找到相关内容1834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圆满法加行 寿命无常(2)

    能得到。为什么这么说?曾经,嘎达雅纳尊者,通过神通,看那边很多饿鬼在一起,互相抢东西。嘎达雅纳用神通一看,没有别的,就是一口痰。有一位比较有修行的比丘,他吐痰的时候发心了,舍给那些饿鬼的众生。那些饿鬼...

    达真堪布 开示

    |道次第|无常|大圆满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08435682210.html
  • 《一函遍复》讲记(2)

    三业都靠向善的一面,这样就会成就一位圣德君子。  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。这是佛教戒律的精神,一切恶的行为不要去做。那么儒家的阐释就是“四勿”——非礼勿视、非礼勿闻、非礼勿动、非礼勿言,来实行自己的...地步,也未必就能当生了生脱死。  还有一种情况,往往通宗通教的人不信净土。   净土一法超越通途教法  因为净土一法是特别法门,是佛的果地上的大不可思议法门,超越了通途教法的因果观念。  就如一位居士...

    大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4282348.html
  • 达真堪布法语365则

    、靠缘份寻找上师,靠根基寻找法门。你选择一位有缘的上师,选择一个相应的法门,这不是分别,这是一种修持的方法。   118、当你真心实意想学、想修时,解脱是最容易、最简单的事。   119、让自己的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258237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

    过分推崇以及以心挽劫的巨大努力,也可看到唯识学中第八阿赖耶识能摄一切、能生一切的精神作用。《仁学》因其对于认识论问题的突出,实际上是依唯识学说而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哲学思想体系。   梁启超作为一位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4082384.html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社会实践和宗教信仰的范围,构成了一位“公民”必须具备的公民道德。所以,现代社会中的公民身份、或文化公民身份,它必以一种信仰为基础,或者是在宗教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层面,必须有一种宗教信仰作为社会交往的中介。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
  • 藏传佛教在台发展的现况与省思

    立格赖精舍,后移民美国,较少公开传法。还有一位格魯派藏僧丹吉喇嘛后來还俗,经营租車业,私下传法,也有一些追随者。格魯派汉僧君庇亟美喇嘛,俗名为欧阳无畏,一九三○年毕业于东北冯庸大学政治系,一九三七在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44282808.html
  • 六世班禅和三世章嘉影堂考实

    9]。   同时章嘉国师也是一位佛学造诣极深的大师,一生著述甚丰,特别是在佛造像学方面,如《造像量度经》之厘定,《喇嘛教神像集》、《诸佛菩萨圣像赞》之编纂,这些著述为乾隆朝大规模的佛造像和佛堂寺庙的...

    王子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4082832.html
  • 《时轮根本摄续》及其气功医学

    青史》不仅论述了时轮金刚乘法的产生发展,而且对它们的世系传承亦介绍周详。他认为时轮法产生于古印度。布顿大师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哲学家,他认为时轮金刚乘思想在原始佛典中已经存在。七世纪以后随着大乘佛教繁琐...

    许得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50382963.html
  • “人间佛教”禅观修学要义

    。更进一步说,即是“人间佛教禅法”的提出,是否能有建设性和具体性的禅观实效?   作为一位“人间佛教禅法”的实践者,他虽走入了世间,加入了弘法利生的行列,却仍须督促自己不背离佛法的本质,不流于庸俗,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283155.html
  • 佛学与儒学

    概括为“性无善恶”)最早经由杨时得自一位“深通佛书,有道行”的隐士常摠。其实,常摠的观点究竟如何尚无实据。而且,即便如此,这也比契嵩晚了半个多世纪,更不用说在契嵩之前如延寿等人就已表达了类似的思想。但是...

    向世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983171.html